《秋》丰子恺_《秋》丰子恺阅读理解
今天,我将与大家共同探讨《秋》丰子恺的今日更新,希望我的介绍能为有需要的朋友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1.丰子恺的叙事散文有什么?
2.《缘缘堂随笔》‖请试着停止成长
3.名家笔下的秋天是怎样的呢
4.丰子恺作品的读后感
丰子恺的叙事散文有什么?
第一辑 童年的梦
《学画回忆》 《梦痕》 《忆儿时》
第二辑 纯贞的心
《华瞻的日记》 《给我的孩子们》 《儿女》
《南颖访问记》 《送阿宝出黄金时代》
第三辑 人生咏叹
《渐》 《秋》 《阿难》
第四辑 人生与社会生活
《作客者言》 《两场闹》 《肉腿》
《车厢社会》 《旧上海》
第五辑 人生与艺术
《美与同情》 《艺术三昧》 《美术与人生》
《图画与人生》 《艺术的效果》 《艺术的园地》
《漫画集<人间相>序言》 《<画中有诗>自序》 《<子恺漫画选>自序》
第六辑 闲趣
《闲居》 《沙坪的美酒》 《吃酒》
第七辑 随想录
《从孩子得到的启示》 《大帐簿》 《翦网》
《春》 《吃瓜子》 《初冬浴日漫感》
《实行的悲哀》 《赤栏桥外柳千条》 《手指》
《家》 《爆炒米花》 《暂时脱离尘世》
第八辑 故乡风物故乡人
《癞六伯》 《塘栖》 《王囡囡》
《歪鲈婆阿三》 《四轩柱》 《阿庆》
《元帅菩萨》
第九辑 故园之恋
《还我缘缘堂》 《告缘缘堂在天之灵》 《辞缘缘堂》
第十辑 严师好友教人忆
《伯豪之死》 《陋巷》 《怀李叔同先生》
《悼夏丐尊先生》 《湖畔夜饮》 《李叔同先生的文艺观》
《李叔同先生的爱国精神》
第十一辑 好水好山看不足
《钱江看潮记》 《桂林的山》 《庐山游记》
《黄山松》 《黄山印象》 《不肯去观音院》
第十二辑 万物皆灵
《蝌蚪》 《杨柳》 《生机》
《白鹅》 《敬礼》 《阿咪》
编后记
其他作品
《半篇莫干山游记》 《野外理发处》 《山中避雨》
《“艺术的逃难”》 《口中剿匪记》 《丰子恺潇洒的一生》
《儿戏》 劳者自歌(十则) 行路易
《缘缘堂随笔》‖请试着停止成长
四季唯爱秋,关于秋的零碎文字记录·苍鹰的影子掠过麦田战栗我成为秋天的解释者回到大路上戴上帽子集中思想如果天空不死
——北岛《无题》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晴秋上午随便走走不一定要快乐
-一木心《素履之往》
最好的北京来了。有又高又远的云和金色的风,我可以原谅任何人。
——微博网友@蔡一玛
秋天该很好,你若尚在场。
——林振强《春夏秋冬》(演唱:张国荣)
四季里惟有秋天是瞬间说来就来的。当树上落下第一片树叶时,发丝被第一阵凉风吹起时,加上第一件薄衫时,改点第一杯热茶时,叹第一口气时......秋天树上枯黄的叶缓缓欲坠的姿态令人驻足。它们总是在落地之前,做着垂死的挣扎。至少再做一个优雅的后跟翻或是转个圈才甘心或为人们脚下那一声不经意的脆声那是一种有所坚持的美感。像人生。
——刘若英
自从我的年龄告了立秋以后,两年来的心境完全转了一个方向,也变成秋天了。然而情形与前不同:并不是在秋日感到像昔日的狂喜与焦灼。我只觉得一到秋天,自己的心境便十分调和。非但没有那种狂喜与焦灼,直常常被秋风秋雨秋色秋光所吸引而融化在秋中,暂时失却了自己的所在。而对于春,又并非像昔日对于秋的无感觉。我现在对于春非常厌恶。
一一丰子恺《秋》
名家笔下的秋天是怎样的呢
小时候总是希望自己快点长大,对未来充满憧憬。十二岁,十六岁,十八岁,我们慢慢长大,却发现有些东西已随着时间溜走。 我们终于成为我们讨厌的人,我们终将不想长大。
《缘缘堂随笔》这本书以轻快的笔触,朴实的描绘出一幅幅生活中的平淡小事,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有作者的哲思以及想让你思考的留白。
当一个三十岁的男人回忆儿时,
当一个30岁父亲以孩子的口吻写日记,
当一个而立之年的男人还会观察、思考并感动于身边的小事,
这个男人一定是有趣的,和善的,知世故而不世故的。
当这些当代人都缺失的品质出现在同一个男人身上,那他写出来的东西会多么随性多么有吸引力啊。!
《缘缘堂随笔》这本书的作者是丰子恺。提到他,可能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他中西结合又具一格的漫画,但这不是他唯一的身份,同时还是散文家,文学家,音乐及美术教育家,师从李叔同与夏丏尊两位大师。
丰子恺先生由于漫画著称于世,以至于很多人不知其文学作品。丰子恺儿时是其同辈中唯一的男孩子,自小时候便被包围在妈妈的温情中,使 他总是以温柔悲悯的心来看待事物,发散在他的笔下,就变成平实的文字和纯真的文风,一如他的画作。
除《缘缘堂随笔》外,作者还先后创作了《随笔二十篇》、《缘缘堂再笔》、《子恺小品集》等散文集。《缘缘堂随笔》是作者于1931年出版的第一部散文集,共二十片文章。整本书的文风都有如春风拂柳,润物无声。书中少有刻意的描绘,每篇文章都充满人情味。
《菜根谭》中有道: 文章极处无奇巧,人品极处只本然。 本然之人的作品必是纯真的。
丰子恺对文章的把控是有要求的,每一篇都看似只是平淡自然的叙说,却充满趣味,耐人寻味。用他自己的话说“ 最喜小中能见大,还求弦外有余音 ”。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丰子恺先生的缘缘堂,感知他的三味生活。
书中的二十篇作品我着重拿出三篇来讲解,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来讲讲我的感触。
《从孩子得到的启示》
丰子恺闲来无事,和四岁的儿子华瞻寻开心,问他你最喜欢什么事。儿子回答逃难,因为在孩子的眼里逃难就是一家人坐汽车,看大轮船。因为之前因为上海有战事而举家逃难,逃难过程中坐了小汽车,去了好多好玩的地方,还看到了大轮船。而于大人而言,那次逃难本是一次惊慌、紧张而忧患的经历。作者回头想想,逃难之时其实也是无比有趣的。那一天全家集齐出动,不考虑钱多钱少,浪漫的豪爽的痛快地举行游历。而这种真味只有小孩感觉到了。
其实在孩子眼里,一切建设,一切现象,在他们看来都是大自然的点缀与装饰。作者深受孩子的启示: 撤去世间事物的因果关系网,从而看见事物的本身真相。这和洞察力无关,只存乎一心。
这篇作品的另一个故事是几个孩子因为游戏而误伤到他人,都说别的小朋友不好而自己好,不知谦让,而如果是大人,就算心中明明认为自己好而别人不好,嘴上也只是隐隐的转弯或表示。谦让的最好办法是不但不直说自己好,反而故意说自己不好。
这可能就是大人所谓的处世之道。我们在世故中变得圆滑,变得狡黠,变成大人。而在孩子的世界,只有彻底的诚实,纯洁而不虚饰。而大人则没有一天不言不由衷。作者在结尾自问:我们本来也是同孩子一样,谁造成我们这样呢 ?时间和经历会让我们得到一些不必得到的,失去一些不该失去的。
回想我们的从前,可笑的,无聊的荒唐的所作所为,其实都是内心最真实的表现。好像现在我们可以理智,从容的应对现世生活,周旋于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之间,可是你还是你吗?
《楼板》
作者以其小时候的一件事引出“隔重楼板隔重山”,小时候作者家里的马桶和供奉的菩萨仅一墙之隔,便对母亲说会冒犯菩萨,母亲说:隔重楼板隔重山。小时候作者对这句话还不甚理解,直到后来作者去了上海,要租房子住,才对这句话有了深刻的体会。作者对租住的房子,尤其是左右邻居充满期待,以为会像一家人一样“朝夕同堂,出入同门”。事实却是尽管两家之隔一层楼板,尽管朝夕相见,声音相闻,但终不相往来。两家人明明只隔了一层楼板,但却不相交语,侧目而过,这不正是现代邻居的写照吗?大门相隔不足三米,但都非常默契的从不打扰。真是“隔重楼板隔重山”啊!
《秋》
作者写这篇文章时三十有二,渐渐感觉进入三十岁之后心情与秋最相调和。想来那时人们的平均寿命,三十岁确实一只脚已经踏进秋天了。作者年轻之时最喜春天,尤其喜欢初染鹅黄的嫩柳。每年二月之交,总狂喜以致焦虑,想永远的留住。青春年华自然是更喜春天了。但自从步入三十,心境也变成了秋天。不像往日的时常狂喜与焦灼,只觉心境的调和。
事实上,作者迎送了三十几次春去春来,对于花事早已厌倦。我们不也是如此吗?“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年少之时总是喜欢热热闹闹的春天,可是随着年纪渐长,每到暮春之时总是没来由的伤感,渐渐明白, 世间之万物,无一不是盛极而衰。
夏目漱石三十岁的时候说:人生二十而知有生的利益,二十五而至有明之处必有暗;至于三十岁的今日,更知 明多之处暗亦多,欢浓之时愁亦重 。入了秋,炎阳渐渐退却,肌肤渐渐收缩,穿单衣要打寒噤,年龄入秋之后,心中所起最特殊的状态便是对于“死”的体感。入秋方知生的甘苦悲欢,是天地间反复过几亿次的老调,何足珍惜?
谁不是在向死而生呢? 只有感受了死亡的存在,我们才会更加珍惜生的可贵。有生之年,请务必不要忘记思考。帕斯卡尔在《会思想的苇草》中说道:人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所以请保持大脑的敏感性,请试着感动,试着流泪,试着发自内心的大笑。
惟愿你我在滚滚红尘中恣意而生。
丰子恺作品的读后感
你的幻想中有个中古的老城,有睡着了的大城楼,有狭窄的古石路,有宽厚的石城墙,环城流着一道清溪,倒映着山影,岸上蹲着红袍绿裤的小妞儿。你的幻想中要是这么个境界,那便是个济南。请你在秋天来。那城,那河,那古路,那山影,是终年给你预备着的……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秋和冬是不好分开的,秋睡熟了一点便是冬,上帝不愿意把它忽然唤醒,所以作个整人情,连秋带冬全给了济南。
——老舍《济南的秋天》
自从我的年龄告了立秋以后,两年来的心境完全转了一个方向,也变成秋天了。然而情形与前不同:并不是在秋日感到像昔日的狂喜与焦灼。我只觉得一到秋天,自己的心境便十分调和。非但没有那种狂喜与焦灼,直常常被秋风秋雨秋色秋光所吸引而融化在秋中,暂时失却了自己的所在。
——丰子恺《秋》
秋天是大提琴,深情绵长;秋天是风铃响,清新悠扬;秋天又是短歌或诗,美妙绝伦;秋天还是土地,滋润心田。秋天充满了生命力和美感,仿佛草木在用生长的声音向作者诉说着生存的欢愉。
只有墙角的桂花,枝头已经缀着几个黄金一样宝贵的嫩蕊,小心地隐藏在绿油油椭圆形的叶瓣下,透露出一点新生命萌芽的希望。雨静悄悄地下着,只有一点细细的淅沥沥的声音。桔红色的房屋,像披着鲜艳的袈裟的老僧,垂头合目,受着雨的洗礼。
——张爱玲《秋雨》
丰子恺作品的读后感范文1
再读《丰子恺散文集》,心中不自觉笼上了一层悲哀,来得如此无奈。隐隐约约中,仿佛看到了自己那些无法挽回的岁月,清楚地罗列在眼前。想抓住,却已飘远了。那一刻,才发现自己不复是黄金时代的人了。
尤其偏爱丰老的《送阿宝出黄金时代》,记得他曾在文中说道:“我的孩子们!我憧憬于你们的生活,每天不止一次!我想委屈地说出来,使你们自己晓得。可惜到你们懂得我的话的时候,你们将不复是可以使我憧憬的人了。这是何等可悲哀的事啊!”这确是一种悲哀!当我提笔写下这些文字时,便是明白了这道理。于是我开始回忆我的黄金时代,却发现无畏可爱的岁月仿佛早已离我而去。或许是我早忘了那样的生活,便也不再去想。可这竟是多么荒唐的事!不知不觉的几年以来,天真、无邪渐渐淡出了我的生活。而面孔上,多了一份为重的思考。这没什么不好。知识与那黄金时代相比,少了心中的畅快,少了自己的真性情!我多想在此刻重温一个孩子的温度,但一切都太晚了!说出这番话时,便已与黄金时代划了一道横。成长,你能否放慢脚步,让我感受黄金时代的余温?
有一丝恐惧,腐住了每一根神经。我有些担心。“眼看见儿时伴侣中的英雄、好汉,一个个退缩、顺从、妥协、屈服起来,到像绵羊的地步。我自己也是如此,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你们不久也要走这条路呢!”孩童时代的我们只知成长如何是好,充满羡慕地眼巴巴地望着大人的生活,急于冲破时间的牢笼,奔向下一个目的地。那一刻,我们永远也不会明白成长的“代价”。或许“绵羊”并不是所有人的选择,但或多或少,我们丢弃黄金时代的奔放与热情。或多或少,带上了世俗的气息来应和这个世界。这样的生活又何尝不是一种压抑!无奈,只因我不再是黄金时代的人儿了,要学会“生存”。我避不开,躲不掉,只求能否放慢脚步,让我在黄金时代的在最后末端沾回一些过往的气息?即使是掩藏其真面目的时刻,也不至于做一只“绵羊”。
刹那间,仿佛觉得人生像是一场分段的冒险赛,时间像是那只计时的秒表。黄金时代,是这场游戏的开始。因为你不懂游戏规则,所以犯了错也不会受到惩罚。只是此刻,我已具备了初学者的水平,不得不步入下一个阶段。我必须学会谨慎、小心,却步是屈服、妥协。
出黄金时代,意味着另一个新的开始。不是不敢向前,想再次留恋过往的美好罢了。让我们的黄金时代被烙在心底吧。
丰子恺作品的读后感范文2最早听到丰子恺这个名字还是在初中的时候,老师拿了一幅他的漫画给我们看,画的什么现在不记得了,但还记得确实很幽默。所以在图书馆看见这个名字就毫不犹豫的借下来了,虽然我明白自己不是很爱看散文。印象中的散文就是描写各种各样的景色,高中时有一次老师布置写散文,我已经尽量在写景色了,可老师还是觉得写景色的篇幅太少,一直对只是写景的文章比较“敬畏”。可晚上回宿舍看了几篇以后才知道,原来散文可以这么有趣!
每一篇文章的出发点都是那么的“小”,而由每件小事引发的感想都是我们每个人都能感受到的或是每个人都会有共鸣的。这样的小事有很多,比如说朋友没有帮一位素不相识的老太太搬东西,家里的花猫、养过的大白鹅、有凹陷的椅子甚至是几枝扁豆杆都可以写进文章里,那都是人们平日里都能见到的东西,很平常,可在丰子恺的眼里他们似乎都有了存在的意义,有了优缺点或是与社会上的某些现象有关。而有的东西,你只要仔细的观察了,都会发现他有趣的地方。吃瓜子也可以写出很长篇幅的文章来,我倒是从上面学到了一种新的吃法,不过还没尝试过呢!
不过我最喜欢的还是他作为一个父亲写的关于儿女们的文章。他觉得大人们的生活和孩子们“天真、健全、活跃”的生活比起来是“变态的,病的,残疾的”,“天地间最健全的心眼,只是孩子们的所有物,时间事物的真相,只有孩子们能最明确、最完全的见到。我比起他们来,真的心眼已经被世智尘劳所蒙蔽,所斫丧,是一个可怜的残废者了”。字里行间都能看到他对孩子们的爱,有趣的是描写夏天他们父子们吃西瓜的场景,每个孩子吃西瓜时的满足感表现的都不一样最小的孩子是笑嘻嘻摇摆着身子,一边嚼西瓜,一边发出像花猫偷食的时候发出的声音,引起了大一点的孩子的共鸣,于是他发表了他的诗:“瞻瞻吃西瓜,宝姐姐吃西瓜,软软吃西瓜,阿韦吃西瓜”,然后又引发了更大的孩子们的散文、数学的兴味。想想这都是一群多么可爱的小孩啊,也只有爱他们的父母才能如此细致的观察他们。都说父爱深沉,其实也是很强烈的,只是一般的没有表现,而丰子恺在文章里舒缓的表达着强烈的父爱。
还有很多篇幅是用来祭奠缘缘堂的,那是丰子恺的住所,是他自己一点点设计、规划捡起来的,付诸了很多的心血,所以当知道那里被日本人炸了以后非常悲伤。缘缘堂在他的眼中完全是一个有血有肉、有自己独特个性的人,春夏秋冬的各有一番风景,那样带着感情的描写让向来不爱看风景描写的我都认认真真的看下去了。还有丰子恺带着一家老小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逃难的经历,让我了解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是那么战战兢兢,他们路上也碰见了一些唯利是图、坑害别人的人,其实他们也就只是想活下去,每个人就算他坏也是有原因的,他坏也不可能是彻底、完完全全的坏。我无法想象如果自己是个一家之主,在那么动乱的年代肩负一家人的性命,要怎么去处理所有的事情,这可能就是男人的责任吧,要有一颗多么强大的心!
我现在知道南方人过年真的和北方很不一样,一样的还是繁杂的过年程序,哪天该干哪些事都明明白白。不过现在每年过年都越过越没意思了,是因为我们长大了还是因为那些传统就在我们长大的短短二十来年就消失殆尽了那么多?!
真的没有想到自己能把一本散文集每篇文章都看了,是佩服丰子恺还是佩服自己呢!呵呵,看完一整本书就是有满足感。看完散文集让我觉得生活更加有趣了,就像他描写了一只鹅,甚至让我有了自己也养上一只的冲动。看完书,有时不经意的想到一两个小细节,也会微微一笑。看来散文这东西和谈恋爱一样,也能留下美好的回忆!
丰子恺作品的读后感范文3今天早上我看了《给我的孩子们》这篇文章,它给我的感触很深。我认为丰子恺老先生的这篇文章写得非常好,他对孩子的心理刻画得十分传神,也用一些诙谐幽默的词进行了一些加工。而这一切又是真情实感,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有时会伤感,有时会捧腹,有时又会联想翩翩。
有一段话,让我的眼睛渐渐模糊了――“软儿!你常常耍弄我的长锋羊毫,我看见了总是无情地夺去,而有一次,我甚至打了你,看你嚎哭的样子,我竟不安慰,还大声说‘这就是你的下场!’我现在痛苦极了,后悔自己为什么那么无情。可后悔有什么用呢?我只能十分真诚地对你说:‘软儿,原谅我吧!我错了,我应该平下心给你讲对与错,不该那么粗鲁,当时,你也还是个小孩,什么事也不懂。’”,他用自己真诚的一颗心,期望去弥补往时的错失,也对自己的鲁莽后悔莫及,多么负责任的父亲啊!也许软儿已不记得这件早在十几年前的事了,可他还是向我们描述出来,如同对待一件大事,郑重地进行道歉,丰老先生这样率真的个性令我深思。有的话又让我忍不住“扑哧”一声笑了――“瞻瞻,你最纯真可爱,我每次剃了头,你都疑心我变成了和尚,好几时都不让我抱。最好玩的是,今年夏季,你发现我的腋上长满了毛,又以为我是黄鼠狼,忽然挣脱了我的怀抱,好久都不理我”,那么可爱啊!都说,童年是天真的,是啊!我们的心里充满了莫多的问号,大人们却非常死板,总也不能理解我们的内心想法,总拿我们说的话不当回事,或者应付两句就完事。不像我们小孩,对任何事情都充满热情和好奇,我们的世界总是那样的美丽、纯真,怪不得丰老先生会这么羡慕我们的童真。
童年就应该自然地过,不能做作,要真实,因为它是一个人最美好的回忆。希望所有的孩子都有一段天真无邪的童年。
丰子恺作品的读后感范文4“宇宙间人的生灭,犹如大海中的波涛起伏。大波小波,无非海的变幻,无不归元于海,世间一切现象,皆是宇宙的大生命的显示。”
掩卷沉思,轻轻用手抚摩着书页。丰子恺先生的《阿难》,一字一词,一句一段,都让人放下尘世一切,静静地自然地明净地品读。文章记载的是丰先生的妻子当年不幸小产。半夜里,这个来得太早的小生灵刚刚来到人间,又在一秒间重回到生命的故乡——在一瞬间的跳动后悄悄地死去。对于这样的人间哀痛,作为父亲的丰子恺能够淡然地加以描绘,不为孩子的死而哀伤,反而是以一颗包容的心,从宇宙万物的倏现倏灭中释然心中痛楚,平静赞叹只有一跳的一生的天真和聪慧,为孩子不受丝毫尘世苦难而感到由衷的欣慰。这其中我们能看到的是丰先生一颗十分朴素,非常真诚的心。
我虽然无缘亲眼见到丰先生,但脑子里却浮现出一个如此模糊而又清晰的形象:雍容恬静的相貌,一团和气的风度,无论在人生的海洋中遇到什么风浪,他也总是欣然微笑,在浪花飞溅中,没有忧虑没有怨言,只有他的本色依旧。
巴金形容他是个“与世无争,无所不爱的人,有着一颗纯洁无污垢的孩子的心”。他的作品就像他的人品一般,朴素而真诚。在他的《大帐簿》里,他细细地写尽人生旅程中的无数疑惑与悲哀,最后他仍然纯朴地希望宇宙间有一本大帐簿,事无大小轻重、来历都一一记录在案,以此解除困惑。《学画回忆》则像放**般重现出幼年子恺学习画画的趣事,他将那些孩童可爱真挚又逗趣的微妙心理都一一细致地加以描摹,真真切切,没有《秋》里的超脱淡然,只求在死的灵光中度送生命,都表现出他的朴素而真诚的文风。无论是生动有趣的描写,还是对生命的沉思,都渗露出他的真,他的朴,能让读者随之进行一次生命之旅,并在这个过程中受到灵魂的洗礼。
他,就如滔滔长江流水边的一个辛勤的摆渡人,用他质朴的笔作长篙,以他的真诚纯洁,为被生活所迷的失望的旅人,撑出一片天空。他让旅客的心由喧嚣归于平静,由消沉而重燃对彼岸阳光的希望。
仰望着蓝天白云,我不禁自问,什么时候,我们世界才可少些欺诈,少些执着,多些自然与淡泊。正如丰子恺先生作品中所希冀的一样。
沏一壶茶,暂时超脱尘世;品一品丰子恺先生的作品,是安适的,是营养的,是静谧的。
丰子恺作品的读后感范文5使人生圆滑进行的微妙的要素,莫如“渐”;造物主骗人的手段,也莫如“渐”。在不知不觉中,天真烂漫的孩子“渐渐”变成野心勃勃的青年;慷慨豪侠的青年“渐渐”变成冷酷的成人;血气旺盛的成人“渐渐”变成顽固的老头子。因为其变更是渐进的,一年一年地,一月一月地,一日一日地,一时一时地,一分一分地,一秒一秒地渐进,犹如从斜度极缓的长远的山坡上走下来,使人不察其递降的痕迹,““不见其各阶段的境界,而似乎觉得常在同样的地位,恒久不变,又无时不有生的意趣与价值,于是人生就被确实肯定,而圆滑进行了。
人之能堪受境遇的变衰,也全靠这“渐”的助力。“渐”的本质是“时间”。时间我觉得比空间更为不可思议,犹之时间艺术的音乐比空间艺术的绘画更为神秘。因为空间姑且不追究它如何广大或无限,我们总可以把握其一端,认定其一点。时间则全然无从把握,不可挽留,只有过去与未来在渺茫之中不绝地相追逐而已。性质上既已渺茫不可思议,分量上在人生也似乎太多。因为一般人对于时间的悟性,似乎只够支配搭船、乘车的短时间;对于百年的长期间的寿命,他们不能胜任,往往迷于局部而不能顾及全体。试看乘火车的旅客中,常有明达的人,有的宁牺牲暂时的安乐而让其座位
于弱者,以求心的太平(或博暂时的美誉);有的见众人争先下车,而退在后面,或高呼:“勿要轧,总有得下去的!”“大家都要下去的!”然而在乘“社会”或“世界”的大火车的“人生”的长期的旅客中,就少有这样的明达之人。
然人类中也有几个能胜任百年的或千古的寿命的人。那是“大人格”,“大人生”。他们能不为“渐”所迷,不为造物所欺,而收缩无限的时间并空间于方寸的心中。故佛家能纳须弥于芥子。中国古诗人(白居易)说:“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英国诗人(Black)也说“一粒沙里见世界,一朵花里见天国;手掌里盛住无限,一刹那便是永劫。”
丰子恺作品的读后感范文6时值新春二月,天气多变,乍暖还寒,正是最难将息的时候。
日前的天气本还是好好的,想不到早上起床之后抬眼望外,发觉整个天空都是灰蒙蒙的,更因气温低下而感觉稍许寒冷之意。天空中乌云密布,显得阴暗异常,丝丝的冷风中更传递着风雨欲来的讯息,这样的天气凭空让人心态情绪上感到些压抑和消沉。然而事实上,确是人心的多变更胜于天气的。
傍晚时分天空阴暗得愈发厉害,直到淅淅沥沥的小雨渐次的滴落和湿润了大地为止,这当算得上是立春之后的第一场春雨。但当暮色四合之后,窗外的景色渐渐的淹没于夜色之中终于不见,只有远方的`霓虹灯的灯光透过层层的细雨而遥远的传过来。雨声淅沥,连绵不绝,暗合着这冬去春来的夜晚,心绪更加感到彷徨。刚刚从家里出来有十天,难道又想家了吗?虽是自己的心事,自己却未必就说得清楚。正赶上今天还是我的生日,心情上更加是欲言又止。而对于我的生日,我想哪怕全天下的人都不记得,甚至连我自己都不记得的,但想家中的母亲却一定会记得的。而事实上我的生日又何尝不是老妈的受难日呢。但很遗憾的是日间一直都没能来得及给家里打个电话问安一下,感到有些惭愧。
满怀无着无落的心绪或者感觉,翻开日前带来的那本书《现代闲情小品》,读到丰子恺的那篇散文《春》之后,移情于物来遣怀的竟有所感。而加之连日来我又感冒复发,持续服药使得满嘴终日感觉苦涩,此时此刻此情此景,我以为借用别人的感受来排解自身的烦绪,那却也是未为不可的事情。
“春的景象,只有乍寒、乍暖、忽晴、忽雨是实际而明确的。此外虽有春的美景,但都隐约模糊,要仔细探寻,才可依稀仿佛地见到,这就是所谓“寻春”罢?”但当看到这段文字之时,感觉有些微妙,因我日前还曾发短信给距近的好友说来日择个好天气一起去爬山游玩呢,郊外踏青寻春却也是潜在的目的。
“春所带来的美,少而隐;春所带来的不快,多而确。诗人词客似乎也承认这一点,春寒、春困、春愁、春怨,不是诗词中的常谈么?不但现在如此,就是再过个把月,到了清明时节,也不见得一定春光明媚,令人极乐。倘又是落雨,路上的行人将要“断魂”呢。可知春徒美其名,在实际生活上是很不愉快的。”而这段对春的描述更让人苟同,春风化雨竟多愁,且不说诗人词客,单说凡夫俗子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实际,一年中最愉快的时节,是从暮春开始的。就气候上说,暮春以前虽然大体逐渐由寒向暖,但变化多端,始终是乍寒乍暖,最难将息的时候。到了暮春,方才冬天的影响完全消灭,而一路向暖。”丰子恺的这段文字的理性认知,更加让我感到五体投地。想到乍暖还寒的初春,景象固然是一派生机勃发,但风雨不定气温多变,却也正是古人词句里说的是最难降息的时候。所以说暮春才是最美好最愉快的时节。
“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事实是的确如此。侧耳倾听着窗外的雨声,依然淅淅沥沥的错落有致的富于节奏。“小楼一夜听春雨”的诗句意境是无比美妙的,然而实际上若拿到现实情境里来映照,我们或都会感到失望的,因为现实生活中的遭逢际遇并不总是那么富有“诗意”的。想及到日间午后因为天寒,而蜷缩到屋内一隅不愿再动,再反观诗人词家那些淡雅恬静的诗句,我们或也会感到哑然失笑的吧。
丰子恺作品的读后感范文7读了《给我的孩子们》感触很深。教育家高震东先生曾经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没有爱便没有教育。现在我清楚的知道自己从事的是阳光下最光辉的职业,我所走的是一条充满青春气息的绿色通道。做老师很美丽,领着一群像小鸟一样的小朋友飞来飞去;做老师很神气,说上一句话小朋友就听的很认真;做老师很神奇,让小朋友的烦恼变成了乐趣;做老师是那么的神圣,放飞了希望,画出了美丽的彩虹!
尊重孩子,建立平等的关系,让爱体现在平凡中。没有爱就没有正确的教育,只有爱孩子,才能真正地理解孩子,体谅孩子,更有效地教育孩子。爱建立在尊重的基础上,只有这样才能敲响“平等”的大门,形成和谐、平等的关系,创造孩子的一块自由“领土”,拉近彼此间的距离,使教师与孩子能成为真正的朋友。例如:在日常生活中,我常常注意观察孩子们的需要,碰到有困难的孩子给予帮助,就像慈母一样,尤其是年龄越小的幼儿,更需要得到成人的爱抚。在学期初,由于孩子们刚离开家庭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生活,免不了产生恐惧、不安的情绪,甚至会出现哭闹,不愿意上学的现象。
俗话说:世间上的爱有许多种,有师生之间、亲子之间、朋友之间、夫妻之间等的爱,但是老师的爱是一种含有友情又高于友情,含有父母般的慈爱又高于这种慈爱的爱,老师的爱是深沉的、理智的、真挚的,是面向全体幼儿的爱。在现实生活中,不同的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每个孩子都是爸爸妈妈的宝贝,可是他们的调皮是在让我头疼。
但是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对孩子的严格要求也是一种爱,不能因为他们还小就迁就他们,顺从他们,要让他们从小就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去做,在幼儿园这个大家庭里,学会去关心,去帮助。我们不能把自己永远的摆在教师的位置上,我们要有一颗爱心走进孩子中去,深入到孩子的内心和他们说说心里话,听听孩子的心声,和他们同快乐,这样孩子就会亲近我们,把我们当朋友。孩子是需要鼓励的,无论他们做了多么小的一件事,我们都要去鼓励他,给他自信,他是最棒的,做这些不是因为要从孩子那里索取什么,是因为我们是他们的老师,这是我们的责任。
幼儿教师的工作很平凡,但是我们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和爱奉献给了孩子,这就是不平凡……
丰子恺作品的读后感范文8丰子恺有着佛家悲天悯人的菩萨心肠,他渴望人间充满温情,这从他的一篇随笔——《敬礼》中体现出来。文章写的是丰子恺在译稿时不小心压伤一只蚂蚁,它企图爬走,一步一瘸,终于倒下,绝望地挣扎。丰子恺感到很对不住它,但又不能把它送去医治,也不忍把它捻死,以解除痛苦,所以就不理睬它,继续译稿。后来,另一只蚂蚁来救助伤者,不惜劳苦,不惜冒险,丰子恺感到非常抱歉,非常惭愧。丰子恺忽然觉得这两只蚂蚁突然大起来,变得高不可仰了,而自己却变得向蚂蚁那么小,最后,他站起身来,对着这两只蚂蚁,行了一个敬礼。
这样藐小的动物,竟有这样深挚的友爱之情、这样慷慨的牺牲精神、这样伟大的互助精神,真使我大吃一惊!
当有人侵略了蜂巢或伤害了某些蜜蜂,许多蜜蜂竟不惜生命代价用叮咬来报仇,好像这是自己的职责、荣耀。然而,蜜蜂的刺是“一次性”的,叮完便会死去,就这样,无数只蜜蜂为此丧命,最后,人在草地上痛苦地挣扎,身旁是一位位蜜蜂烈士。
动物尚有这样的精神,人有时竟没有。我看过一则新闻:一名女子在露天银行取钱,一名男子持刀抢劫,女子不肯给钱,男子刺了女子一刀,拿钱离去。女子痛苦地挣扎,可一旁来来往往的行人竟无动于衷,还避而远之,没有人来送她去医院,好像怕被掺和进去似的。最后,女子因失血过多而死去。
动物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他们也懂得体贴,懂得关爱,对人的关爱继而对动物、对世间的一切的关爱,我希望人世幸福快乐、没有冷酷!
好了,今天关于“《秋》丰子恺”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讲解对“《秋》丰子恺”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