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论文3000字_行政管理论文3000字左右

       非常感谢大家对行政管理论文3000字问题集合的贡献。我会努力给出简明扼要的回答,并根据需要提供一些具体实例来支持我的观点,希望这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新的思路。

1.行政管理毕业论文范文

2.行政方面的论文

3.求一篇行政管理学的毕业论文。重赏!

4.急求大专行政管理专业的毕业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3000字_行政管理论文3000字左右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范文

       当前中国行政管理现代化思路探索

       摘要:经济全球化是当今蛋界发展的客砚事实和必然趁势,它要米政府站在更高的层次和全祈的角度深化行政改革,实现行政于

       理现代化,以解决旧有矛后,适应借界经济形式发展。

       关键词:行政管理现代化官价创新会共甘理

       1中国行政管理现代化的主要目标

       1.1法治化

       行政管理法治化即是要求依法行政。

       依法行政要求政府在行使行政权力、管理

       公共事物时,必须由法律授权并依据法

       律。行政机关的权力来源于人民,人民通

       过制定法律授予行政机关以行政权。依法

       行政首要任务就是要将作为行使行政权力

       主体的行政机关的组织、职能、编制、工

       作程序等纳人法治轨道,实现政府机构组

       织、职能、编制、工作程序等法定化。

       1.2民主化

       实现行政管理现代化还必须完善民主

       化。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是人民当家作

       主。由干政府行政管理活动的最经常、最

       重要的当属决策活动,因此行政管理的民

       主化主要体现在行政决策民主化。行政决

       策民主化,就是使人民群众、社会团体的

       决策参与与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力,从而实

       现行政管理民主化。

       1.3专业化

       现代行政管理活动儿乎包容了各行各

       业的人员,从力、公室打字员到经济学家,

       从汽车司机到核能专家,以及“血液学家、

       犯罪学家、指纹学家”等,无不成为现代

       行政管理的必须人才。因此,技术专有对

       政府活动和决策的影响不断增强。

       .

       4高效化

       要实现行政管理现代化重要的一条就

       是使行政管理活动高效化。无论是泰勒的

       科学管理时代,或梅奥的行为科学时代,

       还是当今系统理论时代,一切研究以及实

       践活动)包括组织模型设计、决策导向、公

       务员行为规范*都始终围绕着一个中心即

       高效率。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政府

       行政管理必须精干、高效,用尽可能少的

       投入办好尽可能多的事情。

       之外,建立实时在线财政预算监督系统、统

       发公务员岗位津贴、之青理党政事业机关经营

       性资产、财务核算集中监管等“自选动作”

       先后进入试点和推广阶段。财政部认为这些

       措施成效显著,领先全国。因此、广东财

       政支出绩效评价效果显著,去年的财税总收

       入占全国的1/7,达到4431.97亿元,今

       年预算新增请款少了30多亿元。

       2

       .

       2信息时代电子政务的行政理念

       电子政务的应用与推广,对行政决策

       的环境、条件、技术与状态必将产生影响,

       从而深刻影响行政决策。支撑电子政务的

       网络技术、信息技术有助于推动行政决策

       的发展,促进行政决策文化和理念的更

       新,促进行政决策体制的改革与完善,促

       进行政决策效能的提高,促进行政决策公

       开化、民主化、科学化程度的提高。我们

       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提高领导干邹和

       公务员队伍的素质,提高政府公共管理和

       社会服务的水平,这是解决“文山会海”问

       题的关键所在。我们必须大力提倡电子政

       务,促进行政管理现代化。

       2.3民有、民享、民治’‘的民主行政理念

       民主行政代表着一种新的、不同于传

       统的行政理念。民主行政理念认为,民主

       国家的基石在干民主原贝lJ并使民主哲学能

       渗人其行政机制之中。依照民主行政的观

       念,政府是经人民的共识建立的,政府是

       手段,而人民是目的,是民主行政的幕本

       出发点、政府是公共利益的代表,政府必

       须超越特殊利益集团;政府不仅要重视行

       政资源有效运用,而且应重视公共服务的

       公平,实现社会正义;强调政府决策的开

       放性,重视社会公民的参与;强调与他人

       共享权力,采取共赢,政府扮演成长、创

       造、转变、整合的角色;鼓励多元和创新,

       而非无差别的一致和顺从等模式。现在我

       国各地进行居委会和村委会的民主选举,

       也是民主行政的一项举措。

       2

       .

       4“灵活快捷”的适应性强的行政理念

       其特点在于:对环境具有开放性,建立

       一种具有弹性、回应力,将群众视为顾客、

       消费者的公共服务导向;实行政策制定与

       执行的分离,强调战略的管理。改变组织

       机构,使组织结构扁平化,减少管理的层

       次和环韦,改变组织内部集权的结构,给

       下级授予权能,使其承担责任.以制度性

       的对话、知识和专门技能作为权力的来源

       一一减少不必要的繁文缉节:重视决策的

       参与和组织的参与。建立网状的沟通与联

       系,以团队精神而非命令与服从达到整合

       与控制;建众跨部门和行政功能的组织。

       25“百姓至上”的行政服务的行政理念

       服务型政府意味着:从施政目标由机

       关和专家决定到由民众希望和合法期待来

       决定.重大问题听取专家的意见,关系民

       生的事情召开听证会,把办事的绩效同办

       事的成本结合起来进行考核,还要加L民

       众评估.由政府以控制为要务转变为以传

       输服务为要务;在市场规则里,政府对企

       业的控制、对经济活动的控制都被视为违

       规行政;从对特定“功能”、“权威”、“结

       构”的服从,转变为对“使命”、“顾客”、

       “成果”的认同。

       从一味强调按章办事到考虑民众的具体

       情况,从独断专横的领导到民众参与领导。

       2行政管理现代化的理念

       2

       .

       1多花要追究、乱花要问贵

       “财政的钱究竟是谁的钱,很多官员

       没搞清楚”。不少官员们认为财政的钱是

       国家的钱,却没有认识到“是纳税人的钱,

       的事实。正是这种错误观点,导致了目前

       许多地方官员花钱随意的现象。

       广东省花财政的钱却有四问:(l)这件事

       该不该花钱办?(2)钱花出去效益怎么样?(3)

       花了钱有没有达到预期目的?(4)下次还给不

       给钱办同样的事情?广东在建设“阳光财

       政”方面的改革探索日趋完善。除了四项

       “规定动作”部门预算改革、国库集中

       支付改革、“收支两条线”管理和政府采购

       3行政管理法制化是必然趋势

       加强法律、制度建设,依法;少吹是我

       国行政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方面,但从古今

       中外的历史来看,一个国家的行政管理能

       否达到预期的行政日的,实现理想的行政

       目标,对行政管理的主体各级政府行

       政机关及工作人员来说,不仪存在着法律

       制度问题,还存在着人的因素。因此.真

       正科学、有效的行政管理,必然是两者的

       有机统一。我们必须坚信行政管理法制化

       是行政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在行政

       管理法制化的进程中,我们必须防止行政

       管理的泛法律化倾向,发挥社会主义道德

       的作用。社会主义道德不仅对于社会主义

       法律法规的制定、实施具有重要意义,它

       还具有调节范围远远大于行政法律、法规

       的优越性。

       综卜所述,我国的行政改革应当总结

       以往的缺点和不足,采纳新公共管理注重

       绩效、结果的精神,探索绩效目标管理的

       经验,尝试在政府管理中建立新公共管理

       和理性官潦主义相结合的现代化官僚制,

       它将使我们的视野更加开阔,思路更加清

       晰,目标更加明确。理性官僚主义新公共

       管理思想和中国国情的结合,必将进一步

       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提高公共行政服

       务的质量和效率,推动政治、经济、文化

       等各项事业的更快发展。迎接经济全球化

       挑战,抓住经济全球化机遇。

       参考文献:

       11许攀.官僚制与企业化政府Jj.中国行政管

       理,2003(5).

       121陈振明.走向一种“新公共管理”的实践

       模式当代西方政府改革趋势透视J].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

行政方面的论文

       浅谈服务行政

       摘要:政府的产生源于人民的公意达成和公意授权,这就决定了行政管理的服务性质。21世纪,服务将是行政管理职能的必然选择。为公民服务,为国家服务,为社会服务,将是行政服务的主要对象;而效率与效益,将是行政服务的价值取向。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判断行政服务的标准,则看其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加国家的综合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而最终依据将是用“人民是否满意”这个尺度来衡量。

       关键词:行政管理,服务,衡量尺度

       21世纪,以服务为方向的中国政府职能选择将成为一种必需和必然。政府将按照企业化的方式努力为公民、为国家、为社会服务,并自觉把“效率”和“效益”作为自身服务水平的内在评判尺度,把“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外在的评判尺度。

       一、服务:21世纪中国行政管理的职能设计

       管理在本质上就是服务,服务理所当然成为政府职能的必然选择。21世纪中国政府必然也应树立“小政府、大服务”的行政理念,进行职能的再设计。

       1.管理就是服务 管理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本质上管理与服务是统一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社会主体产生分化,并逐步形成群众组织(包括国家),各组织内部及各组织之间都存在着严重的利益冲突,各组织成员为避免无谓的消耗,以最少成本换取最大利益,相互订立契约,把自身的一部分权利让渡出来,形成公共权力,由全体成员选举的少数代表掌握。掌握权力的少数人根据其成员的要求,管理公共事务,维护组织及其成员的利益。同时,各组织之间也基于同样原因签订盟约,把部分权力交给凌驾于其他组织之上的组织(国家政府),管理全体社会的公共事务,维护社会秩序,进而维护整个社会的利益。管理的实质,就是利用组织及其成员赋予的权力为公众利益服务。因此,从本质上讲,管理就是服务。

       2.服务是政府职能的必然选择 政府是公民间契约的产物,它在本质上是一种为公民和社会共同利益服务的组织。随着社会的发展,它日益脱离并凌驾于社会之上,但这种服务性质不可能改变,只不过是服务的对象不同而已。政府最根本的职能仍然是服务职能。政府作为众多社会组织中的一种,也是为社会需要而存在,为社会利益而存在。因而,它必须为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服务,为社会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服务,而不是相反。政府行政在理论上不仅仅是单纯的管理制行政,而应是为社会和公众提供服务的行政。服务是政府的首要职能。现代西方各国政府的职能再设计也正是出于这种选择。

       20世纪70年代开始,西方各国行政管理陷入信任危机,引起了国际性的公共管理改革,要求政府的职能进行重新定位和设计。西方各国通过多方面探索,最终选择了服务职能,实现了由过去重管理控制轻服务、“以政府为中心”到开始注重公共服务、“以满足人民的需求为中心”的转变。中国的行政管理,离不开国际公共行政发展的历史背景和时代特殊性,更何况中国政府本身就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因此,最终实现政府职能的方向性选择,就成为一种必需和必然。

       3.转变观念:“小政府”与“大服务”服务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成为政府职能的必然取舍。但我们的政府仍然习惯于全面干预,强调行政管理。这首先是因为,我们的各级领导行政人员及公民本身还没有意识到政府就是服务机关,政府的职能就是为公民、为国家、为社会服务。我们的政府仍然习惯于“全能”角色,不该管的也要管,结果什么都管不好。我们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也习惯于政府的全面干预和行政控制,不仅不争取自己应有的权利,而且对政府过分依赖。公民更是“势单力薄”,一味指望政府能“为民作主”。一方面权力主体没意识到自己的权力,自然也不对政府提出什么要求;另一方面,政府最大限度地行使自己的权力,忽视了权力主体的权力。现代政府职能的转变首先要求政府树立新的行政理念,从制度和体制及运作机制上,使行政管理为公共利益服务。其次,还要求权力主体观念也要有所转变,要认识自己的权力,争取自己的权力,限制政府的权力,主动要求政府提供服务,最终实现“小政府、大服务”的理想格局。

       二、政府该为谁服务

       既然服务是政府职能的必然选择,那么,政府到底该为谁服务呢?

       1.为公民服务 从政治学角度理解:“契约理论”认为,政府的合法性是建立在公民与政府、公民之间的政治契约的基础上的,政府的一切权力来自公民之间的契约或公民与政府之间的权能委托,政府应保护全体公民的公共利益,维护和平的社会秩序,充当公民的忠实“奴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否则,公民有权收回委托之权能,选举出新的政府。众所周知,政府机关本身并不直接创造社会财富,它们的运转和活动靠公民所交纳的赋税支持,公职人员靠纳税人来供养,公民是公职人员的“衣食父母”。政府为公民服务,反映公民的意愿,为公民利益尽心工作,完全是应有之义,应有之举,而非政府单方面的“恩赐”。

       经济学尤其是制度经济学和公共选择理论,为我们提供了另一种理解模式。经济学理论认为,政府管理过程就是基础设施、治安、政策、法律等公共产品的生产过程。而公民则是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的消费者,政府存在的目的就是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以尽可能高效率、高质量的公共产品的生产与服务争取消费者的支持[1]。 按照这种理解,政府不仅要为公民服务,而且要提供尽可能好的服务,否则,就难以赢得公众的支持,从而失去存在的基础。

       各种理论虽然理解的角度不同,但它们都证明了这样一个观点:政府必须为公民服务。

       2.为国家服务 行政管理是国家发展的产物,它通过自身的管理活动来发挥、实现国家的职能,执行国家的意志。它不可能脱离国家而独立存在。任何行政管理活动都服从于国家、服务于统治阶级。行政管理在本质上是为国家服务的,政府代表并为国家的利益开展活动。

       任何国家都有安全的需要[2],从内外两个方面表现出来。 内部安全是统治阶级维护和巩固自己的统治,防止政权丧失,保持国内稳定。政府为实现内部安全,维护统治,一方面要代表国家利用暴力工具强制被统治阶级服从国家的意志、法律和政策,镇压被统治阶级的反抗。另一方面则采取改善福利等措施协调和缓解与人民群众之间的矛盾,保护内部的安全和稳定,为统治阶级利益服务。外部安全就是要保证主权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受它国侵犯,维护国家的尊严。政府代表国家通过外交、战争等方式实现国家的这种安全需要。

       在内外安全和稳定的政治环境下,统治阶级还要努力发展本国的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事务,以巩固自己的经济基础。政府通过执行经济和社会事务的管理职能,为国家经济文化等发展服务。当然,政府代表国家与它国开展经济和科技等方面的竞争,进行综合国力的较量,也是政府为国家服务的应有之义。

       3.为社会服务 政府职能除了为国家服务和具有强制性的一面之外,还具有为社会服务的非强制性的一面,这是由国家和社会关系决定的。专

       制社会,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出现了颠倒,国家日益凌驾于社会之上,对社会超常控制。现代民主社会,才真正体现了社会决定国家,国家按照社会的指意运作的内在涵义。国家与社会的这种关系“具体化为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政权组织与社会、国家机构与社会民众的关系。一句话,是上层建筑服务于经济基础的关系”[3],所以, 国家要为社会服务。政府则代表国家执行这种服务职能,这种服务具体表现为政府为市场服务,如“培育市场体系、制定市场规则、维护市场秩序、进行宏观调控、克服市场缺陷”等;为企业服务,即“统筹规划、掌握政策、信息引导、组织协调、检查监督”;为社会良性行为服务,如:环境保护、治理污染、维护生态平衡、制定法律和制度、保障公共安全、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为公民服务,如提供公共产品、保障公民权益。

求一篇行政管理学的毕业论文。重赏!

       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的理论思考 摘要:本文从公共服务型政府的概念、特征、职能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构建我国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原则和方向。 关键词:公共服务;职能;建立方向 一、公共服务型政府概念的界定及特征 公共服务型政府是指按照公众的意愿和偏好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以回应公民和社会的需要为政府职能定位,建设依法、有效、透明、负责和公正的政府,其根本的目标是公众满意。因此,公共服务型政府既不是简单地强调服务态度的转变,即所谓“微笑服务”,也不仅仅是把政府的职能转变为以提供公共服务为主,而是强调这种对公共服务的提供是按照公民的意愿提供的,追求的根本目标是公民满意。从一般意义上来说,效率、公正、责任、规范、透明、合法等无疑都是现代政府的特征,也是现代社会中任何一个谋求合法性的政府必须倡扬的价值和目标。但现代政府最本质的特征在于对其角色的基本设定,即按照公众的意愿和偏好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回应公众的要求。这也是服务型政府区别于其他类型政府,如透明政府、责任政府、效能政府的基点。 二、公共服务型政府的主要职能 作为公共服务型政府,应具备以下主要职能: 提供制度供给服务。作为秩序化的代表的政府,必须为人们和社会提供社会秩序的制度供给,也就是要为社会制定一个权威的、人人必须遵守的制度框架或者制度模式。制度供给的内容非常多。如法律制度、政治制度、财产权制度、财政制度、市场经济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等。服务型政府最好和最大的服务就是良好的制度供给。 提供良好的公共政策服务。服务型政府制定公共政策要从公共性的角度出发,为解决社会稳定发展和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制定政策。如环境保护、社会保障、义务教育政策、金融政策、财政政策等。政府在基本制度已经确立以后,其主要的服务就是提供良好的公共政策服务。 提供公共产品。从理论上讲,公共产品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特征决定了不能通过市场解决,而只能由政府来提供。公共产品的提供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尽可能在政府支持的情况下,让社会组织来提供,但是政府要做好组织工作。 提供公共服务。公共服务是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提供公共产品时的劳务行为的总称。实际上,它是解决政府如何提供制度供给,如何采取和制定公共政策以及如何提供公共产品的问题。服务型政府要求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服务行政理念的指导下,在服务程序、态度、效率等方面为当事人提供热情、快捷和周到的服务,而不是冷漠的官僚主义者。 三、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基本原则 分权原则: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要遵循科学分权原则。首先是政府、市场、第三部门的合理分权,使权利科学定位并准确归位;其次是权力下放,科学分解职能,扩大地方府、市场和第三部门的自主治理权;再次是通过制度和体制创新使社会公众切实享有政治、经济、社会事务的参与权和管理权。 法治原则:公共服务型政府是法治政府,是有序的政府。政府要依法行政,无论是服务的政策、手段,还是服务的程序都要法治化。法治原则要求政府建立健全适合现代服务行政要求的行政程序法和行政实体法,依法重构和规范行政审批制度。 责任原则:服务就是履行责任。责任原则要求政府建立一套完整而有制约机制的服务行政责任体系,使社会公众能够有效监督政府,真正实行民主行政和责任行政。服务行政责任体系应当由经济、政治、法律、道德沮会等方面的责任制度构成。 效能原则:效能是效率、成绩、功能的统一体,效能最大化是现代管理的本质要求和最终目的。科学的发展观更加注重政府的服务功能,因此,公共服务型政府不仅要追求可以量化的服务成效,更要追求能够使经济、社会、自然可持续、协调发展的服务功能。 竞争原则:公共服务型政府是以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为运作平台的,竞争型政府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表现为政府与市场、社会公众之间的竞争关系,要求还权于市场和社会公众,还利于民;另一方面表现为区域政府之间的竞争关系,要求引入企业经营管理理念,服务、推动并参与竞争,政府通过竞争更好地履行公共服务职能。 四、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的方向 根据政府服务职能的定位,构建公共服务型的政府模式必须做到如下几点: (一)公共服务职能的顾客导向 新公共管理理论认为,政府的社会职责是根据顾客的需求向顾客提供服务。在新公共管理中,政府不再是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封闭的官僚机构,而是负有责任的“企业家”,公民则是“顾客”或“客户”。企业家式的政府应该是能够提供较高服务效率的政府,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政府服务应该以顾客要求或市场为导向。只有顾客驱动的政府,才能提供多样化的社会需求并促进政府服务质量的提高。 在传统的政府公共服务体系下,政府常常以行政计划替代公众意愿,以精英设计替代公众参与,忽视公众的需求和偏好,公众的影响较为有限,这就直接导致了大多数公共组织弄不清谁是它们的顾客或服务对象,而且服务水平低劣。以顾客或市场为服务导向,就是公共服务提供从政府本位、官本位向社会本位、民本位转变的思路选择,也是政府与社会之间正确关系的体现。其主要途径有:一是扩大政府决策的公众参与度。政府提供什么公共服务、怎样提供,应当事先听取公众的意见,以公众意愿作为第一价值取向,并建立有关了解民意、公共参与决策的渠道、规则和程序;二是政府公共服务如何应当以社会的评价为主,以服务对象的评价为主,加大公众意见在评估中的作用。 (二)公共服务职能的市场化 通过引入市场竞争来提高政府服务的效能,是现代政府服务模式转换的一个流行趋势,也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国内外经验表明,公共服务在生产和提供上是可分的;在付费和使用上,公共产品和服务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并不意味着它们只能由政府直接提供,通过重新设计政府与市场主体的分工,适用“谁受益谁付费”的原则,可以较为公正高效地来加以提供。因此,应当扩大市场竞争的领域。 在这里,竞争至少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公对私的竞争,即让公营组织和私营组织都来提供公共服务,从而促使其竞争;二是私对私的竞争,即政府要求私营企业彼此竞争,以提供一些公共服务;三是公对公的竞争,即政府促使自己内部组织之间进行竞争,以达到良好的服务效果。公共服务职能市场化的范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公共工程建设领域,凡是属于经营性或竞争性的项目,应当通过公共招标、内部竞争、合同外包等市场方式营造市场竞争机制,不能事先假定公营部门就一定比民营部门强,或者民营部门就一定比公营部门强,关键是要有公正规范的竞争机制。 第二,除了义务教育、基础科研、社会保障、公共安全等必须由政府提供的最基本公共服务外,在教育、卫生、体育等公共服务领域,也应当营造竞争环境,利用竞争机制产生的压力促使服务提供主体不断改进服务质量。 (三)公共服务职能的社会化 公共服务职能的社会化,主要是指将原来由政府承担的一些公共服务职能,大量地转移给非政府组织和私人部门,即从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完全由政府部门或国有企业提供转变为政府利用社会的力量由社会自治和半自治组织以及私营企业向公众提供公共服务和产品。一些私营部门、独立机构、社会自治和半自治组织等组织都将成为公共物品及服务的提供者,为提供相同的公共物品和服务展开竞争。政府通过对社会力量的组织、利用和管理,实现公共管理和服务的社会化。 公共服务职能的社会化是以顾客为中心的管理模式(顾客导向),公共服务的提供不再由政府独自承担,政府不再是管理公共事务的唯一机构,许多非政府机构加入到公共服务产品的提供队伍中来,政府可以部分甚至完全地从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专心于政策的制定和执行。 对于公共服务的客体来讲,公共服务职能的社会化意味着把对公共服务的内容、方式及其评价的选择权交给了公众,这样就会迫使公共服务的供给主体不得不把公众作为顾客,树立顾客意识,当服务不被顾客接受时,他们也就失去了自己的市场份额。 (四)公共财政体制的结构调整 所谓公共财政,就是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的政府分配行为,是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一种财政管理体制。它主要着眼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弥补“市场失效”缺陷。从公共支出的领域来看,政府公共服务可分为经济性公共服务和社会性公共服务两部分。经济性公共服务是政府为促进经济发展而直接进行各种投资;社会性公共服务是指政府通过转移支付和财政手段支持教育、科技、社会保障、公共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等社会发展项目。 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模式应逐步加大公共支出结构中社会性支出的比重,不断提高社会性公共服务的地位与作用。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一方面应建立公共收入制度,逐步增加全社会的公共财政收入总额;另一方面应建立健全公共财政体制,调整和优化政府公共服务结构,增加政府公共服务支出,重点增加社会性公共服务支出,逐步实现由生产投资型公共财政向公共服务型公共财政体制的转变。坚持“以人为本”,普遍提高全体人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社会保障水平,将财政支出的重点转向公共教育、社会保障、公共卫生、公共安全和公共基础设施等方面,为整个宏观经济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及经济环境。 (五)公共保障机制的建立与优化 公共保障是指国家和社会为了维护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权利,保证和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对社会成员在面临生、老、病、死、伤、困等各种生活境况时给予一定物质帮助和福利服务的社会制度。其本质是社会财富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再分配,并具备明显的国家性、强制性、再分配性和基本保障性。其目的是为改革、发展和稳定创造条件。 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需要建立并优化公共保障机制,变政府主导型的经济发展模式为政府协助型的经济发展模式。现代意义上的政府,应扮演市场活动中的客体,理应为微观市场主体提供服务保障,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政府客体服务、服从于市场主体,这是规律。然而,过去我们的政府在区域经济的发展方面能量很大,常常决定着一些微观市场主体的兴盛与衰败,权力色彩浓厚,而公共服务型政府模式要求政府更多地提供服务,矫正主客体错位的现象,保障市场机制的自发运行。 (六)公共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的构建 当今世界的公共突发事件类型多、范围广。从公共卫生、网络攻击到恐怖袭击,从交通安全到生产事故,影响人身安全、食品安全、生态安全、环境安全、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卫生、金融、政治、经济等公共突发事件时有发生,损失惨重,影响巨大。 政府应急能力的建设并不是某一个具体部门的事情,也不是一个单纯的投入问题,而是由政府应急职能、应急体制、应急投入等构成的一个系统,并且其基本的统筹次序应该是“确定应急职能范围、构成应急体制框架、安排应急投入资源”,只有这样才可能使整体应急处理能力达到最大化。 政府应急职能的界定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危机管理的划分和主要内容应该是准确的;二是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各个部门在体系中的职能分工应是相对独立、相互信任、相互协调的;三是服务于职能发挥的基本资源储备、信息体系建设应是配套的。 (七)更新行政文化 行政文化是行政管理的灵魂。在现阶段,主要是在各级政府和公务员队伍中深入开展执行文化的学习,大力推进政府执行文化建设,强化执行意识,改进执行方式,加大执行力度。大胆借鉴企业管理和私人部门的成功经验,创造性地运用企业家的思维方式和优秀企业的管理理念,牢固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观念,用“企业家政府”的精神代替传统的“官本位”思想,增加政府为社会、为企业服务的主动性和时效性,把顾客满意,取得最佳绩效作为衡量自身工作的准则。同时在公共管理部门中强化效率观念,引入成本—效益分析,控制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 (八)提高公务员素质 公务员是公共服务型政府的人员载体,其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范围和质量。在公务员队伍建设上要注重综合性与专业性的结合,改变过去单一的人才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深化公务员培训的教学改革,使政府工作人员既掌握最新的政府治理理念和发展动态,又熟稔现代行政技术与方法,全面增强公务员的服务意识、创新观念和执行能力,建立一支学习型的高素质公务员队伍。

急求大专行政管理专业的毕业论文?

       论文关键词:行政垄断 变迁 背景

       论文摘要: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实行了高度的行政垄断。这种行政垄断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曾经发挥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其不良影响也不容忽视。1970年代末以来,我国的行政垄断体制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本文试图探寻我国传统的行政垄断体制产生的历史原因和改革开放以来这种体制变迁的背景。

        

       引言

       

       一般来说,垄断总是造成社会福利的损失和多种低效率,因而一直为大多数经济学家和消费者所诟病。垄断的产生和维持通常是由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少数厂商拥有特殊的知识、技术和投入品;一些产业的生产函数在有效产出范围内具有成本的次可加性;厂商间的策略性行为(如串谋等);政府对新厂商的进入设置壁垒。近年来,随着可竞争市场理论为经济学人所普遍接受,行政垄断倍受关注。

       行政垄断通常是指政府通过法律、行政法规或规定的形式,维护一些企业的市场垄断地位,阻止竞争市场形成的行为。行政垄断有两种表现形式:地区垄断和行业垄断,又称“块块专政”和“条条专政”。行政垄断的主要特征表现为:大多是国有独资或国有绝对控股企业;由政府直接经营,在人事、分配、经营等诸方面受制于政府;垄断市场力量来源于行政合法和法律授权;行政垄断的本质是妨碍市场竞争,妨碍整个社会效率的提高(余晖,2001)。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行政垄断普遍存在于各个社会主义国家,而且还是以一种更为极端的形式——国家垄断——而出现。

       本文主要分析我国行政垄断体制产生的历史背景,对该体制自1970年代末以来变革的原因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还试图展望行政垄断的未来走势。

       

       一、传统行政垄断体制产生的历史根源

       

       毛泽东同志于1949年3月5日在中共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所做的报告中指出:“中国资本主义的存在,……将从几个方面被限制——在活动范围方面,在税收方面,在市场价格方面,在劳动条件方面。”他认为,“人民共和国的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没有对外贸易的统制政策是不可能的。……对内的节制资本和对外的统制贸易,是这个国家在阶级斗争中的两个基本政策。”至于“节制资本”,毛泽东在其1940年1月的《新民主主义论》中引用孙中山的话说:“大银行、大工业、大商业,归这个共和国的国家所有。‘凡是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路、航空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此则节制资本之要旨也’”。

       从上面的引文中可以看出,早在建国之前国家就已经决定非国有经济的市场准入、价格和劳动条件等进行严格的管制,对全国的外贸由国家进行统制(随着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我国的对外贸易也就相应实行了国家垄断)。之所以要“节制资本”(其实也就是国有经济的行政垄断),当时说是要“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但从建国后的政策取向来看,目的并不仅仅如此。这些政策的实施,其实都是服务于重工业优先发展的赶超战略。

       新中国成立后,鉴于当时的国际形势和国内落后的状态,同时也由于当时的认识水平和苏联等国的示范效应,第一代***选择了重工业优先发展的战略,希望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用重工业带动整个国民经济“赶美超英”。由于重工业属典型的资金密集型产业,具有建设周期长、需要大量进口技术设备等特点,而我国当时的实际情况是资金匮乏而劳动力丰富,外汇短缺且出口创汇能力低。由于经济发展战略与资源禀赋发生矛盾,需要政府实施一套不同于市场调节机制来人为压低发展重工业的成本,同时还需要提高政府对资源的动员能力,以保证重工业发展能够获得充足而廉价的原材料、劳动力和进口技术设备。这种与重工业优先发展目标相适应的宏观政策的核心就是全面排斥市场机制的作用,人为扭曲生产要素和产品的相对价格。也就是说,为了“赶超”,我们一开始就否定并试图消灭市场。

       为了可以按照政府的意愿配置资源,国家需要建立主要商品的统购统销制度,这一制度在外贸领域的延伸就是外贸统制,由国家垄断对外贸易。统购统销、外贸统制,再加上外汇管制,使得国内价格体系和国际价格体系截然分开,国内资源流动不会因外部比价变动而偏离政府的取向。

       为了取得对剩余的支配权,把握积累方向,国家就必须最大限度地将私人经济改造为国有成分(因为这样容易控制),使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处于绝对的支配地位。在此基础上,国家建立统一的指令性生产经营计划体制和统收统支的财务体系。对于私营经济,随着统购统销和外贸统制的推行,私营批发和进出口业务已无存身之地;1950年下半年以后,国家垄断了银行业,查封和取缔了证券交易活动,禁止私人经营外汇,并逐步对全部私营银行和钱庄实行公私合营;1953年前后,我国开始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改造,由于上述各项政策的实施再加上群众运动的推动,只用了三年左右就实现了全行业的公司合营。至此,私营经济已经很难生存。

       对于诸如民航、铁路、邮政、电信等行业,一方面在当时确实关系国计民生,另一方面也由于其规模经济性,当然也是为传统发展战略服务,因而实行了国家独家垄断,而且是政企合一(其中民航实行军事化管理,铁路实行半军事化管理)。

       为了管理、监督国营经济的运行,保证“赶超”战略的贯彻执行,国家实行部门管理和地方管理两种主要管理方式。在国家行政机构设置上直接表现为各个专业经济管理部门的设置,几乎每一个大的产业都对应有一个主管部门,另外还有物资、粮食和物价等配套部门。各主管部门及其所辖企业也就自然构成了行政垄断(因为消灭了私营经济,集体经济在当时主要存在于第一产业)。

       在当时,最高决策者也意识到了我国各地情况不~,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不利于各地经济的较快发展(这一点在毛泽东1956年的《论十大关系》中得到集中反映)。1957年中央决定实行中央和地方的财政分权以增加地方和企业的自主权,提高他们的积极性。由于当时全国并未形成一个统一的大市场,各地区之间仅靠计划调拨来维系国内的经济联系。财政分权以后企业原有的行政隶属关系发生了变化(许多企业从中央所属变为地方所属),中央的计划调拨有所削弱,这时生产中的前后向联系出现麻烦;同时,由于长期来对于外敌入侵的担忧,中央政府指示各地区可以自求平衡,建立起独立、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1958年华北、东北、华东、华中、华西、西北和西南七个协作区成立以后,中央明确要求他们分别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甚至要求一些省份也想办法建立独立的工业体系。这种“块块为主,条块结合”的计划体系是传统行政垄断体系的集中反映,也是我国目前行政垄断难以破除的重要历史原因(地区分割问题在当时已经落下伏笔)。

       

       二、改革开放以来行政垄断的变迁及其原因

       

       由于传统发展战略和经济体制的低效率,也由于认识水平和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我国于1970年代末开始进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二十多年来传统的行政垄断体制也发生了许多变化。

       在市场准八方面,个体私营经济、集体经济和“三资”成分已经广泛进入国民经济的许多领域。一些传统的高度垄断行业已经或正在打破垄断:民航已成功地实行了政企分离,地方航空公司和中央所属航空公司一起竞争,机场正逐步交由地方经营;在电信行业,随着中国联通、铁通等电信运营商的成立和原中国电信的成功分拆,中国电信一家垄断的局面已经被初步打破;在铁路方面,目前已经有三茂,广梅汕等多家地方铁路出现:在金融领域,不仅国有银行数量增加,而且出现了很多民营、外资、股份制等多种形式的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外贸领域中,外贸垄断的局面已经初步打破,一大批国有、中外合资、股份制和私营等外贸公司同台竞技。

       本文作者认为,改革开放以来行政垄断的变革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相互促进:财政压力,垄断行业的低效率、寻租和腐败,财政分权改革中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外部压力,国有经济的效益不彰和民营经济的出色表现等。

       首先,政府财政收入中可用于经济建设的资金短缺使得政府必须借助于多方力量进行建设。我国的电力、铁路、公路建设和经营等行业长期以来由于资金投入不足而建设滞后,远远不能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瓶颈”。以电力行业为例。由于电力行业长期实行国家垄断而财政资金投入不足,到1978年,全国发电装机总容量缺口达到1.000万千瓦,年发电量缺口达到400亿千瓦时左右。为了缓解电力供应紧张的局面,党和政府决定对电力行业的投融资体制进行改革。先是允许地方政府投资办电,随后又于1984年明确提出了“多家办电、集资办电”的政策。同时还取消了统一上网价的电力价格形成机制,实行“还本付息价”,保证投资者能够得到合理的回报。

       张宇燕等学者提出,治国者必须要维护一定的义理性水平(体现为公民和官员的拥护),这就需要政府随着时间的推移提供越来越多的公共产品。但是政府在提供公共产品时要受到财政预算的约束。当财政压力积聚到一定程度时,国家就必须寻求改革,改革的最佳路径首先就是要“甩包袱”。将传统的行政垄断部门对多种经济成分开放,允许它们投资和经营也正是财政压力下的必然选择。

       其次,垄断行业的低效率和寻租、腐败问题。对于垄断部门的低效率和寻租问题,国外学者早有论述和分析。胡鞍钢等学者估算了我国一些垄断行业所造成的租金、福利损失和收取的非法费用。研究表明,仅电力、交通运输邮电、民航、医疗几个部门的租金规模就占到我国GOP的1.7%12.7%。垄断行业职工的技术构成虽然总体不高,但是工资普遍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水电气的生产与供应业、民航、铁路等行业的职工平均工资高出全国职工平均工资的35%-150%(民航),而劳动生产率却低得可怜(1985-1996年,铁路行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5;电力行业为3/5)。

       垄断行业的低效率和劣质服务、高收费、缺乏创新激励等问题长期为人们所痛恨。比如建国以后直到1994年,我国(基本)电信业——主要指电话——都是由邮电部独家垄断经营的,属于典型的行业行政性垄断。长期的垄断使该行业劳动生产率水平极低,1989年我国每干电话主线的电信职工为87人,约为日本的16倍,菲律宾的2.5倍,而我国的电信资费奇高、服务低劣是广大消费者普遍共识。近年来,随着竞争格局的初步显现,服务质量得到提升,资费和以前相比也大为降低。

       第三,财政分权改革使地方政府在一些领域成为打破垄断的推动者。分权化财政改革使地方政府之间产生了一定的竞争,各地为了招商引资纷纷或明或暗地降低了投资经营的门槛,使得外资,民营资本。得以较为便利地进入。地方官员为了自身的政绩,必然要促进本地经济的发展、解决就业、增加财政收入,同时政府可以用来进行经济建设的资金十分有限,这就需要政府放宽市场准入。

       第四,经济全球化要求我们必须打破行政垄断。要融入全球经济大循环,就必须与国际接轨,按照相对统一的游戏规则参与国际竞争。国际上各主要国家自1970年代末期以来纷纷放松管制,政府独家垄断的领域越来越少,外贸壁垒也越来越低。在这种背景下我国的许多行政垄断也就难以维持了。随着我国成功加入WTO,外资纷纷进入银行、保险、汽车制造、石油、教育等传统行政垄断部门。从这几年来的实践来看,引入竞争有力地促进了相关行业和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第五,国有经济的不景气和民营经济的异军突起要求我们在对外开放的同时也必须“对内开放”。由于国有企业的委托一代理问题难以解决,再加上其他一些长期形成的体制问题,国有经济近年来经营业绩一直不佳。2006年,全国省市级以上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9.644亿元,同年这些企业的国有资产总额大约为20万亿元,作一个简单的除法可以算出这些企业的国有资产利润率不足5%。而且这些企业大多是通过滥用垄断地位而获利。在全员劳动生产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和资产利税率等方面的对比表明,国有经济的表现已经远远不如非国有经济。从企业R&D绩效来看,国有企业明显落后于民营经济。国有经济中从业人员数量无论从相对数还是从绝对数来看都在下降。1978年,国有经济中的从业人员占城镇从业人员总数的78%,目前已经不足40%;自1996年以来,国有经济中的从业人员绝对数一路下滑。可以说,这些年非国有经济在增加就业方面功不可没。

       鲜明的对比和非国有经济不断壮大的力量要求政府必须努力打破行政垄断,放宽非国有经济的准入领域。

       

       三、当前行政垄断中的突出问题

       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行政垄断体制在许多方面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地区分割问题、民营经济发展受阻问题、由于行政垄断导致的寻租和腐败问题等。在这一部分我们主要分析前两个问题。

       先来看我国的地区分割问题。地区分割就是国内各地方政府或其职能部门利用其行政权力设立市场壁垒,一方面限制外地商品进八本地市场,另一方面限制本地紧缺商品、原材料和技术流向外地。前文已经说过,1950年代末期的分权改革中要求各地自求平衡,建立相对完整的工业体系,“重复建设”问题此时已经产生。随后,在财政分权过程中,各地为了尽量增加财政收入,纷纷上马见效快、价高利大的工业项目。这样,各地产业结构趋同、企业规模不经济的现象也就不难理解了。为了保证自己的企业能够正常开工,产品能够销售出去,各省之间就必然采取“以邻为壑”的贸易战。目前我国国内省际“关税”税率达到46%,相当于美国和加拿大之间的贸易关税,超过了欧盟各国之间的关税税率。难怪有人提出了中国是“一个市场还是N个市场“这样的疑问。归根结底,地区分割首先是财政分权大背景下由于政企不分、中央政府缺乏权威所形成的局面。

       地区分割使得产品和要素不能自由流动,造成资源配置扭曲,也使得许多不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仍然可以继续生存下去。这种地区分割实际上是一种“囚徒的困境”,它造成了巨大的效率损失。

       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但是,在民营经济的发展中仍有很多的制度约束,这些制度约束大多与行政垄断有关。我国已经加入WTO,很多行业已经或即将对外商开放,但是我们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还没有做到“对内开放”。除了市场准入之外,由于金融领域目前基本上还是由国家实行行政垄断,实行向国有经济倾斜的歧视性政策,民营经济的融资问题一直是制约其发展的一大问题。四、结束语

       我国的行政垄断产生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由于采取了重工业优先发展的“赶超”战略,而我国的资源禀赋又和这一发展战略相矛盾。为了能够使资源的配置有利于这种发展战略的推行,政府采用了不同于市场的资源配置方式。对主要的行业实行国家垄断,消灭了私营经济,同时对主要产品实行国家统一定价、统购统销,取消企业的自主权。这一体制在早期政局不稳、物资匮乏的情况下曾发挥过其积极作用。但是垄断的存在必然导致效率低下和经济发展缓慢等问题。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实施,我国的行政垄断也发生了许多重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一些传统的垄断行业引入了竞争,允许非国有经济从事相关产业的投资和经营,同时产品的价格也主要由市场需求决定。垄断的破除不仅增加了社会产品的供给,也促进了整个国民经济的竞争力。这种垄断的破除主要是由于财政压力、分权式改革的推动、外来压力、长期垄断所造成的低效率、非国有经济的影响增强等。

       目前,我国的行政垄断势力仍然很大,主要表现为国内地区分割、民营经济发展中受到限制等。这种局面必须打破。

       我国医院行政管理工作研究

       摘要我国现阶段医院行政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包括组织结构多样化、人员结构复杂,行政人员管理水平低下,缺乏科学的行政管理制

       度体系。这使得医院行政人员不能深入全面地进行管理。本文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主张从人员管理和制度管理两个方面入

       手,改变传统的管理办法,建立科学的、全面的管理机制,有效发挥行政人员的作用。

       关键词医院;行政管理;人员管理;制度管理

       当前,由于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医疗机构由单一型向

       集团化的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其行政管理模式也必然会由经验型管

       理向职业型管理发展。医院或医院集团的职业化管理对医院的行政工

       作必然要提出更高的要求。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人事

       制度、分配制度改革以及后勤服务社会化等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要求

       医院行政管理者必须具备先进的行政管理理论,要求医院有科学的管

       理模式,这样才能适应当代医学的发展,增强医院的核心竞争力,促进

       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1.我国医院行政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1组织结构多样化,行政人员构成复杂。现代医院既是一个多方

       位、多层次、多功能的福利经营性事业单位,又是一个知识密集型、科

       技含量较高的复杂系统。再加上中国传统的管理概念的影响,使得医

       院行政人员的构成较复杂,大多由卫生技术人员、军队转业干部、顶替

       就业人员等构成。

       1.2行政人员管理经验少。医院行政人员的结构不仅复杂多样,而

       且具有管理专业学历者少,在专业、学历、知识和年龄结构上均欠合

       理,多凭资历、经验和行政命令进行管理,工作中缺乏科学性思维和创

       新意识,管理技能严重落后,无法满足现代医院行政管理的实践性和

       创新性要求。由于当前医院对行政人员的培养力度远远不如卫生技术

       人员,加之缺乏现代管理知识和技能,大多数行政人员感到工作压力

       大、工作效率低下。

       1.3缺乏科学的管理制度体系。由于行政管理者缺乏一定的管理

       知识,无法建立科学、全面的医院管理体系,使得医院的整体工作效率

       不高,许多员工出现“磨洋工”的现象,给医院增加没有必要的成本,影

       响医院效益。

       2.完善医院行政管理工作的方法

       2.1人员管理

       完善医院行政管理工作,首先要对行政人员及医院其他工作人员

       进行管理,包括对人才的科学管理,开展继续教育,培养专业的行政管

       理人员。

       2.1.1人才管理是医院建设和发展的关键。

       2.1.1.1正确认识人才是做好行政管理工作的前提。医院建设和发

       展的决定因素是人才。医院业务技术水平的高低,与专业人才质量有

       着直接的关系。医院某项专业知名度之所以很高,主要是由于该专业

       有一个甚至一批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一个冒尖医学专业的出现,可

       以带动其他专业的发展,一个专业发展所产生的效益可以促进整个医

       院的效益。我院心脏外科的创立和发展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它开创

       了我省县级医院创办心脏外科的先河,进而成为全省县级医院的重点

       学科。同时,医院的功能和任务决定了现代医院不仅需要有一批高水

       平的专业人才,还需要各种各样的行政管理人才。

       2.1.1.2合理安排行政人员是提高行政工作效率的保障。医院的行

       政管理部门切忌人员过多,应从科学性和整体性出发,定岗定员,根据

       人员的特征合理分配工作,做到任务分解、职能到位、责任到位、人员

       素质到位。在日常工作中各成员应做到相互配合、相互协作,当分管某

       项工作的成员不在时,其他人员会帮其完成。

       2.1.2通过继续教育大力培训行政人员。

       继续教育作为以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为主的一

       种终生性教育,具有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相结合、实践性强、易接受与

       掌握、形式灵活多样等优点,是普及行政人员管理知识和技能的现实

       有效途径。开展医院管理学继续教育,可在短时间内改善行政人员现

       状和目前医院的管理状况,使医院管理发展的速度与医疗技术发展相

       适应,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医院的整体发展。

       2.2制度管理

       2.2.1建立独特的医院行政文化和经营理念。

       医院行政文化是医院行政建设发展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它

       指导着医院及其职工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价值取向、工作创新及服

       务理念等方面。构建全新的医院行政文化,需要重视调查研究,需要审

       时度势,确定新的行政管理思路和经营理念。医院的经营管理理念关

       系到医院对人本身生命价值和意义的认识问题,它是医院各项工作的

       指导思想。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医院的经营理念强调对社会的责任

       感和使命感,努力贡献于社会,并且根据时代的要求和自身特征,明确

       自己独特的服务领域,建设起有远见卓识的经营意识和行政价值观。

       2.2.2营造良好行政环境是现代医院行政管理的重要保证。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日益升值的社会,经济活动的主攻目标必

       须由长期以来的“融资”逐渐让“融智”所替代。现代医院是一个知识分

       子聚集的特殊单位,更应营造良好氛围,充分发挥人才作用,为医院的

       发展提供长久不衰的动力源泉。|

       2.2.2.1胸怀宽,气度大,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胸怀宽广,一是处理

       问题要站在医院建设的角度,二是要充分理解医院在发展中出现的不

       协调现象,包括人与人的矛盾,领导与群众的矛盾,三是允许提出不同

       意见,真正做到“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工作中对反对自己的人要

       做到“言者无罪”、“以德报怨”,对基于为医院建设批评过自己的人,要

       宽容以待;对曾经诽谤过自己,现在能为医院建设做贡献的人,要不计

       前嫌。只要院领导能以宽胸怀、大气度对待为医院建设献计献策的有

       识之士,就一定能在全院范围内形成一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

       好氛围。

       2.2.2.2充分授权,实行分层管理。现代医院管理,由于医院的性质

       和特殊性,更需要分层管理;院长要协调好各方面关系,必须具备敢于

       授权的气魄和分层管理的本领,不必“事必躬亲”。充分授权,就能激发

       部属特别是人才的积极性。

       2.2.2.3奖惩分明,树立领导集体的权威。知识分子自尊性较强,对

       荣誉和处罚很在乎,奖罚一定要合理。奖励是表彰先进,弘扬正气,激发

       热情,调动职工积极性的有效方法。一个人或一个科室为医院建设做

       出成绩,就得奖励,这样才能使大家感到公平,达到“奖一励百”的作用;

       惩罚,是执行纪律的保证,是打击歪风,制止错误,避免损失的必要措施。

       一个人或一个科室办错了事,出了问题,就须惩罚,这样大家才感到心

       理平衡,达到“杀一儆百”的作用。否则,就会影响积极性,出现矛盾,导

       致关系失调。奖罚程度与功过大小必须相适应。权威,是领导者的意图

       顺利贯彻下去的必要条件。作为院长,有没有权威,能否运用权威,不仅

       关系到医院的制度落实、建设和发展,还关系到各方面关系的协调。

       2.3有效促进医院行政管理的数字化和信息化进程。

       数字化医院是由数字医院管理和数字医疗构成和建立的现代医

       院经营和管理模式。建立数字化医院就是要充分利用数字化设备,合

       理运用信息技术,完成异构系统的有机整合、业务流程的合理重组、管

       理模式的全面优化,实现数据利用最大化、信息共享通用化、管理程序

       规范化、患者服务人性化、领导决策科学化的目标。目前,部分医院已

       陆续使用病案管理系统、门诊挂号系统、门诊收费系统、门诊配药发药

       系统、检验网络信息系统、数字超声影像网络系统、药库管理系统、经

       济核算系统、LED电子显示系统、触摸屏查询系统等,无纸化办公系

       统、电子档案管理、财务管理系统、经济核算系统等也在逐渐普及。数

       字和信息系统成功地为提高医院行政管理水平开辟了道路,提供了高

       效的工具。但信息系统的成功实现又依赖于拥有相应(下转720页)(上接第785页)知识的行政管理人员,而目前医院行政队伍中还有相

       当一部分人对信息技术陌生,所以要加强行政人员的计算机应用技能

       和信息系统的基础理论学习。

       加强医院行政管理工作,有助于加强医院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

       增强整体的凝聚力。使医院更主动地适应环境,明确中长期发展方向

       和目标,提升行政决策和行政管理水平以及医院的核心竞争力。通过

       对行政人员的教育培训,使新的行政管理理论只是得到普及,使医院

       行政人员的整体素质和工作能力得到提高。

       卷第一期.

       [2]《医院管理的现代化理念》.杨志新,王建峰,魏娜.中国医院信息.2005年5月

       九卷第三期.

       [3]《浅谈现代医院人才管理》.王湘皖,蒋凤云.湖南中医导报.2003年7月9卷

       第7期.

       好了,今天关于行政管理论文3000字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对行政管理论文3000字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希望这个话题行政管理论文3000字的解答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