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忘的记忆_遗忘的记忆泰兰之锤哪里

       大家好,很高兴有机会和大家一起探讨遗忘的记忆的问题。我将用专业的态度回答每个问题,同时分享一些具体案例和实践经验,希望这能对大家有所启发。

1.大家常说丢失6岁之前的记忆,如何找回童年的记忆呢?

2.你还记得3岁以前的事情吗?为何会遗忘这段记忆?

3.什么是长时记忆的遗忘

遗忘的记忆_遗忘的记忆泰兰之锤哪里

大家常说丢失6岁之前的记忆,如何找回童年的记忆呢?

       人们能不能记住6岁以前的事情,这是一个需要心理学家回答的难题。

       目前关于童年早期的遗忘现象有很多种解释,但是目前还没有出现没有统一的定论。

       早期记忆的研究历史

       人们普遍不能记住生命早期的生活经历,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被叫做童年期遗忘。

       童年期遗忘的现象最早是由弗洛伊德提出的。

       弗洛伊德在研究童年早期记忆的遗忘时遵循了他一贯的主张,他认为压抑导致了童年记忆的遗忘,童年记忆扮演了一个被压抑的记忆的角色,为了防止童年期的创伤性记忆造成的影响。

       虽然弗洛伊德首先注意到了人们普遍记不住生命早期的记忆这个现象,但是他对童年期遗忘的解释过于主观,不能让后来的心理学家满意。

       目前,对于童年期现象主要有三个方向的解释:第一种解释是强调记忆的神经基础,第二种解释强调认知记忆的发展趋势,第三种解释侧重于社会文化。

       和童年记忆有关的除了童年期遗忘现象,还有最早记忆现象。

       最早记忆指的是个体能够回忆的最早的生活事件片段。

       也就是说,伴随着童年期遗忘的消退,和最早记忆的出现,标志着一个人自传记忆的开始。

       自传记忆指的是个体自我记忆系统中的核心部分,它的主要发展阶段有三个,分别是童年期遗忘、回忆高峰、自传记忆近因期。

       神经基础

       在早期研究童年期遗忘的人,主要认为是人体机能的发展导致了童年期遗忘。

       也就是说是因为大脑发育的不完全,导致了人们在童年缺乏必备的储存记忆的能力。

       目前的神经科学认为海马体是负责长时记忆的存储和空间记忆的存储,因此一部分的研究神经的心理学家认为是婴儿海马体的不成熟导致了童年期遗忘的发生。

       虽然有证据表明海马体发育较晚,但是另外一些证据表明婴儿比灵长类动物的海马体部位发育更加成熟,也就是说婴儿的海马体是比较成熟的。

       因此研究神经的心理学家拓展了童年期遗忘现象的影响因素,认为大脑其他部位和海马体的未发育完全都是影响人们记忆童年记忆的重要原因。

       还有一部分的神经科学家认为之所以人们无法记住6岁以前的记忆,是因为6岁以前没有记忆,他们使用的理论基础是童年期没有形成储存记忆需要的大脑机制。

       这是比较激进的观点,也难以经受住考验。

       因为在心理实验中,心理学家发现4岁的孩子对于他之前经历的事情是有印象的,随着年龄的加深,遗忘也在加深。

       我们研究的童年期遗忘是成人对于生命早期经历的遗忘,但是孩童对于童年早期的事情是有记忆的,只是随着事件的加深,遗忘也在加深。

       认知记忆

       神经科学对于早期遗忘现象的解释不能让其他的心理学家满意,这是因为另外一些心理学家在研究2岁的小孩对于6个月记忆的回忆时,发现他能很快回忆内容,也能回忆较多的内容。

       因此,他们认为早期记忆不完全受大脑发育的影响,他们将早期遗忘现象解释为认知结构的改变所导致的记忆内容的改变。

       也就是说,童年期的记忆在成年的时候变得不合时宜,变得不实用了,因此,这部分无意义的记忆被大脑遗忘了,或者被其他记忆取代了。

       用认知结构的发展的理论解释早期遗忘现象的好处在于,它也能解释为什么我们能够记住一部分的生命早期的事情,因为这类记忆是具有特殊性的。

       社会文化

       强调社会文化影响早期遗忘现象的人主要侧重于两个工作,第一个工作是研究中西方文化差异下的孩童对于早期记忆的认知,第二个工作是研究不同类型的父母对于孩子记忆方式产生的不同影响。

       研究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心理学家发现,中国孩童在回忆早期事件时,最多的提到的是母亲,其次是父亲,接下来是亲人。

       西方孩童表现了更大程度的自我事件。

       研究不同风格的父母对于孩童早期记忆的影响的心理学家得出结论,具有高精细特征的父母养育的孩童在回忆时也更加精细,具有低精细特征的父母的孩童在回忆时倾向于概括事件。

       社会文化的影响导致了人们对于早期记忆的遗忘数量的不同和遗忘时间的不同。

       如何回忆生命早期记忆

       童年期遗忘现象是一个目前并不存在确定的答案的问题,心理学家对于它的观点的分歧主要有:童年早期是否存在记忆;遗忘是生理基础决定的,还是心理基础决定的。

       虽然关于童年期的遗忘中人们认为是生理基础导致了遗忘的答案居多,但是生理基础不能合理解释为什么成人会忘记童年的具体事情,却会保留着相应事件的情绪。

       在我们对童年被遗忘记忆的回忆时,还会面临着另外一个阻力,那就是法兴格提出的虚构哲学。

       也就是说,我们没有办法确信我们回忆的童年记忆有多少是来自虚构的记忆。

       童年记忆究竟是已经被其他记忆取代了,还是依然在我们脑海深处,这些都是不确定的,在不确定的基础上我们想要达到回忆童年记忆的目的,只能通过反推法。

       心理学上认为在我们一岁的时候,我们就形成了核心自我和意向,在我们两岁的时候,我们形成了语言标记,而3-4岁是自我文化建构阶段。

       我们的相当多的能力都是在1-6岁发展起来的,想要知道这些被遗忘时期发生的时期,就要通过自己现在的情绪能力和看待世界的态度去反推。

       我们的情绪中会有非常多的不理性的情绪,这些情绪都来源于被遗忘的童年早期,这是第一个方法。

       第二个方法是通过梦境,梦境中出现的很多异象几乎都是来自于被遗忘的童年早期。

       第三个方法则是重点关注最早记忆,最早记忆代表着对我们有重要意义的事情。

你还记得3岁以前的事情吗?为何会遗忘这段记忆?

       记忆印记(Engram)

       记忆印记,是记忆形成时在大脑里烙下的痕迹,这些痕迹通常被认为存贮在一群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连接里。这群神经元被称为印记神经元。

       当我们回想起某一记忆时,属于该记忆的印记神经元会被激活。如果印记神经元群无法被激活,记忆提取就会失败。对于强记忆,印记神经元群之间的突触连接非常强,只需激活其中少数神经元,就会引发整个印记神经元群体的放电,记忆很容易被提起。而对于弱记忆,或者遗忘的记忆,印记神经元群之间的突触连接则很弱,不容易被同时激活,记忆也就残缺不全,模糊不清,很难被再次唤醒。

       因此,印记神经元之间突触连接强度就决定了记忆是否被遗忘。顺其自然的情况下,印记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连接会变弱、消失。

       例如,在成年小鼠的海马体齿状回里,新的神经元依然源源不断地在生成。这些新生成的神经元会整合到海马原本的神经网络里,竞争性地替换海马神经元上原来的突触连接。而被替换的突触连接里存储着的旧记忆,在这一过程中,也被遗忘掉了。

       在广袤的大脑皮层,并没有源源不断的新生神经原来重构旧神经网络,那里只有成熟的神经元。但即便如此,生命体不间断的学习,以及新鲜经验的获取,也会不知疲倦地重构成熟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连接,遗忘也会发生于其中。

小胶质细胞(microglia)

       胶质细胞是大脑中的重要细胞类型,和神经元的比例大约为1:1。胶质细胞虽然不会发放动作电位,但却承担着极其关键的任务。例如,给神经元提供氧气和营养、使神经元之间绝缘、清理死亡神经元,消灭病原体等等。小胶质细胞是一种重要的胶质细胞类型,占大脑细胞总数的20%~30%。

       它最重要的作用是免疫防御。通常,病菌和异物被阻挡在血脑屏障之外,很少能进入脑组织。个别情况下,少数病菌或异物会进入大脑,这时小胶质细胞会快速响应,识别、吞噬病原菌,并降低脑组织的炎症反应。

       除此之外,小胶质细胞在修剪突触连接中也起着重要作用。例如,在大脑发育时,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是海量的,极度冗余。出生后,大量的无用突触连接要被修剪掉,只留下那些频繁使用的。小胶质细胞在这一突触消除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样,在成熟的大脑中,之前的研究也表明,小胶质细胞在突触强度的动态调整中起着关键作用。

什么是长时记忆的遗忘

       世界上几乎所有的人类,都无法记起自己三岁以前的事情,仿佛冥冥之中有一个人把我们脑袋里关于3岁以前的记忆,给“偷走”了。我们之所以会遗忘这段记忆,有三点原因:

       第一,基因。但凡是生存在地球上的生物,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永生”,而繁衍就是实现目标的方法之一,为自己繁衍,为种群繁衍。其中起主导作用的,就是母体的基因。基因是能够产生RNA或者多肽链的核苷酸序列,它支撑着生命的基本构造和性能。

       里面储存着关于种群生、老、病、死、血型等生命全过程的所有信息。而记忆形成也和我们的基因有关,就比如鱼类的记忆时间,就只有7秒。所以被钓上来又放生的鱼,在几分钟后,你可能又掉了上来。

       说明鱼的基因里,关于控制记忆的性状,让它只有7秒钟的记忆时间,随后再重新记忆。而我们的基因当中,也有一个片段控制着有关记忆的性状,我们只能记得三岁以后的记忆,以前的记忆自动遗忘了。这些都是自身基因的选择!

       第二,大脑还未发育成熟。一个人从受精卵再到婴儿,出生后成长未成年人,一般在25岁的时候,男性才算完全发育生熟。当我们还是肚子里婴儿的时候,其实大部分的器官已经发育成熟了,但仍然有一些还在发育状态,人类的大脑就是其中之一。

       在我们出生之后,大脑并没有停止发育,会一直成长,直到卤门闭合。在此期间,人类的大脑会出现很多沟壑,虽然在母亲体内时它们就已经存在,不过出生后这些沟壑会随着人的成长不断加深。这说明你的大脑皮层面积逐渐增加,脑细胞在增长,你会越来越聪明。

       人类到达三岁之前,我们的大脑还没有发育完全,因此一些功能也没有开发完成,记忆力就是其中之一。婴儿对于生活中物品、时间的印象,往往没有成年人深刻,记住的东西就比较少,忘记也更加容易。

       再加上刚刚从母亲的肚子里出来,遇到了一个完全不一样的世界,有太多的东西需要学习。很多东西并不能完全理解,因此,婴儿的大脑大多用在一些技能方面的学习用途,比如语言、走路方面的学习,用在记忆方面的就比较少了,因此容易忽略一些三岁前的记忆。

       第三,外部环境因素。大脑储存的记忆并不是像U盘一样用数据记录的,而是通过一些方法来记忆,保留一些“标签”在外部。所以,当我们在回想一些事情的时候,我们需要一些特定的事物来帮助我们回忆。比如小时候被父母胖揍,你要看到棍子、成绩单等物品,大脑才会检索出来。

       新出生的婴儿面对周围的一切都是陌生的,他们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如此庞大、复杂的信息完全涌向他们刚刚发育的大脑,是不能被完全记住的。可能被记住的部分,又被新的记忆给挤占、覆盖了。

        我们都知道,我们记忆的一些信息不久就忘了。人在记忆某些信息时,随着时间的推移,记忆在大脑里的一部分信息会遗忘掉。下面由我给你带来关于什么是长时记忆的遗忘,希望对你有帮助!

艾宾浩斯对记忆与遗忘的研究

        德国心理学家H.艾宾浩斯(H.Ebbinghars 1850~1909)是对记忆和遗忘现象进行实验研究的创始人。他在实验中选用的材料和方法都具有特色。他自己充任主试和被试,独自进行实验,持续数年之久。他制作了大量的无意义音节字表作为记忆实验的材料,这种无意义音节是由两个辅音和一个元音组成,如TAJ,YIC,HUZ,CEX,GAW等,以在德语字典中查不到为准,因此称为无意义音节。以无意义音节为实验材料,目的是避免受旧有知识经验的影响。无意义音节虽然本身没有含义,但它可以引起被试的联想,为了使记忆的难度尽量一致,要选用联想值较低的无意义音节作为实验材料。使用这类性质相似的实验材料,便于改变和确定数量。实验采用重学法(又称节省法)检查识记效果。艾氏每次识记8组,每组13个无意义的音节字表,学到连续两次无误地背诵为止。隔了不同的时间进行回忆,发现有些音节忘了,于是重学,再达到恰能背诵为止,以重学比初学节省诵读的时间的百分数作为保存量的指标。

长时记忆的遗忘的定义

        遗忘是指识记过的内容既不能回忆也不能再认或发生错误的回忆和再认。遗忘是保持的对立面,保持的丧失就意味着遗忘的出现。如果识记过的内容,不经复习,保存量随时间的推移日趋下降,这就是遗忘。用信息加工的观点来说,遗忘就是信息提取不出来或提取出现错误。

        根据遗忘的程度和性质的不同,可分为部分遗忘和完全遗忘;暂时遗忘和永久遗忘。

        遗忘是人的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现象,对于那些不必要的、应淘汰的信息的遗忘,是有积极意义的,既可减轻我们的脑力负担,又可不为杂事所萦绕,可见遗忘也是巩固记忆的一个条件。但对必须保持的信息的遗忘,是消极的,为此,心理学应该研究遗忘的规律,以便找出克服遗忘的办法。

影响遗忘产生的因素

        就识记材料的性质而言,一般来说,熟练的动作遗忘得最慢。贝尔发现,一项技能一年后只遗忘29%。也就是说,人的动作记忆保持得最好。其次,熟记了的形象材料也容易长久保持。有意义的文字材料,特别是诗歌要比无意义的材料保持得多,遗忘得慢。

        就识记材料的数量而言,识记材料的数量越大,识记后遗忘得越多。有实验证明,识记5个材料的保持率为100%,10个材料的保持率为70%,100个材料的保持率为25%。即使是有意义的材料,当识记数量增加到一定程度,遗忘速率接近于无意义材料的遗忘曲线(索柯洛夫的实验)。

        就材料的意义而言,凡不引起被试兴趣,不符合被试需要,对被试的生活不占重要地位的材料,往往遗忘得快,而有意义的材料就遗忘得慢。

        学习程度对遗忘也有较大的影响,一般说来,学习程度越高,遗忘越少。过度学习达150%,保持的效果最佳。所谓过度学习是指学习的巩固程度超过刚能背诵的程度。比如,学习一个材料,20遍后恰能一次正确无误地背诵,此时,称这20遍的学习程度为100%,倘若再继续学习10编,就是过度学习了,其学习程度为150%。又比如,学一个材料30分钟后恰能一次正确背诵,再用15分钟进行过度学习,其学习程度为150%。根据我国心理学家的实验表明,33%的学习程度,遗忘为57.3%;100%的学习,遗忘为35.2%;150%的学习,遗忘为18.1%。超过150%的学习,记忆效果不再继续上升,可能是因兴趣减退或疲劳等原因。150%为过度学习的限度,低于或超过这个限度,记忆的效果都将下降。

克服遗忘的方法

        我们学过的知识,如果不经过复习,是不可能永久、完全保持在记忆中的。有记有忘,这是必然的规律。

        克服遗忘最好的办法是加强复习。只听讲不复习是任何课程也学不好的。复习是记忆之母,怎样复习才能达到巩固识记材料的最好效果呢?根据遗忘发展的规律,心理学总结出以下的学习方法:

        1.及时复习

        遗忘进程先快后慢的规律告诉我们,遗忘最严重的时刻是在识记刚刚达到记住的最初时刻,这是因为,新学过的材料在头脑中建立的联系还不巩固,痕迹很容易自然衰退,不及时复习,仅几个小时就可能有64.2%的遗忘,1天之后遗忘率达66.3%。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记忆就像建筑物,不要等快倒塌时再去修复,否则,那就等于重建,这说明及时复习是极为必要的。复习的作用在于强化联系,如果说识记是利用已有知识对新输入的信息进行加工编码的过程,那么复习就是不断地进行再编码,增加对信息加工的深度,提高对信息编码的水平,提高编码适宜性的过程。复习贵在及时,使即将消失的、微弱的痕迹重新强化,变得清晰,并在头脑中进一步巩固。复习还能促进理解,使所学过的内容更加条理化、系统化,更便于精确记忆。及时复习就是要在新学过的材料尚未遗忘之前,趁热打铁,使之巩固,然后纳入个人的认识结构中去长久保存。

        2.复习多样化

        复习并不意味着单纯地、机械地重复所学的材料,复习方法的单调既容易使人感到枯燥乏味,又容易产生厌倦、疲劳。多样化的复习,可使人感到新颖、容易激发智力活动,使所要复习的材料与有关知识之间建立新的联系,就能更牢固、更灵活地掌握。

        3.合理地分配复习时间

        复习的效果不是单纯地决定于复习的次数,复习具有累积效果,刚学过的知识不但要及时复习,而且也应适当地增加复习的时间,随着记忆巩固程度的提高,复习的次数和时间可逐渐减少,间隔时间也可以逐渐加长。连续地进行复习称为集中复习,而有一定的间隔时间的复习称为分配复习。一般来说,分配复习优于集中复习,这是因为集中复习时大脑神经过程容易产生抑制的积累,而分配复习有较多时间间隔使抑制消除,并且有利于联系的巩固。但这不是绝对的,只要平时坚持分配复习,到必要时,采用集中复习,考试的效果就会较好。那种平时不复习,考试前临阵磨枪,是达不到巩固知识的效果。

       好了,今天关于“遗忘的记忆”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讲解对“遗忘的记忆”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